“珠光宝气”里的生活哲学

发布时间:2025-04-03 作者: 高级定制

  具有收藏意义的名贵彩宝如缅甸“鸽血红”红宝石、克什米尔矢车菊蓝宝石、哥伦比亚木佐绿祖母绿,具有超高饱和度色彩的小众宝石如澳大利亚欧珀、帕拉伊巴、碧玺、尖晶石,具有较高人气的水晶、珍珠、非洲翠(商贸名称)饰品,在3月19日开幕的2025北京国际珠宝展上精彩亮相,以多元色彩、独特设计多角度呈现了时尚的珠宝美学。此次展览,不仅是春日里五彩斑斓的视觉盛宴,还是今年珠宝行业大众消费的风向标。

  “这枚胸针是陪我走过人生最灰暗阶段的作品,上半部是珊瑚制成,纯天然造型,没做任何人为调整,下半部是一条条细细的树根,黄金制成,其设计灵感来自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上’,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一袭黑色中式长衫、佩戴独特造型胸针的设计师明徹介绍了作品和构思,吸引不少观众。

  “身处困境,我深刻体会到,人要像树一样扎根下去,汲取更多营养,不要受外界困扰,不断向下生根,一定会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这枚胸针表达这一理念,也是对我个人的鼓励。”明徹说。

  明徹深受庄子思想影响,尤其喜欢“知鱼之乐”之句,综合运用多种材质,创作了《知鱼之乐》系列。在他看来,鱼是自由浪漫的象征。比如,此次参展的《和光同尘》胸针,表达的就是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追求。据他介绍,主材采用了一对非常浓艳的马眼形切割的祖母绿,这种切割特别锋利、棱角分明,夸张放大了鱼的尾部,更有强烈的生命力和视觉冲击感。

  把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融入珠宝设计,是明徹一直秉持的设计理念,陆续创作了“敦煌”“百年朝凤”等系列。行走在GAC独立首饰设计师联展区,显而易见,这已成为诸多设计师的共识。他们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感悟融入设计中,展现了“中国设计”新力量,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风”。其中,北溟有鱼首饰工作室展出的树叶首饰色彩缤纷、靓丽自然,颇为引人注目。

  据该工作室设计师介绍,这些首饰都使用了自主研发的独特工艺——雕蜡工艺和银的高温着色工艺。运用雕蜡工艺,按照1︰1比例雕刻出树叶的肌理,这就使银质树叶具有了天然树叶的纹理;银的高温着色工艺可使银白色的银变得绚烂起来,呈现金黄、亮紫、深蓝、橄榄绿等颜色,从而有了更接近自然的炫彩效果。通过高温氧化致色,温度的变化和时间的长短都是颜色变化的关键,一秒的差距,颜色都会千差万别,温度不够或者过高也会增加工艺的失败率。

  明徹和记者说,“中国风”是指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文化内涵和中国传统元素的艺术作品、文化产品等。如今,“中国风”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审美趋势。实际上,真正的“中国风”无须迎合他者审美,其力量恰源于对本土哲学的深刻内化。

  除了文化融入,设计师还注重佩戴者的内心体验。在他们看来,珠宝首饰不仅是用来展现配搭者的思想与品位,还要为佩戴者带来一种设计与文化相结合的美学体验,激起佩戴者的潜在气质和精神需求,带来一种视觉暗示和精神寄托。

  “粉晶串加一颗白珍珠,太治愈了!”刚开展半小时就买到心仪手链的大学生小田和记者说。水晶展区的玻璃柜前挤满了像小田一样的年轻人,她们一边举着手机拍照,一边询问饰品价格。

  与以往黄金饰品非常关注不同,此次展会,水晶饰品异军突起。首日成交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水晶类产品成交量同比暴涨200%。据参展商透露,白水晶也火了起来,去年还论斤卖,现在品质好的珠子要按克计价;曾经几十元一串的白水晶手链,如今标价近四位数。普通紫水晶原料半年内价格翻两番,顶级巴西紫晶料涨幅高达500%。这种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的矿物,正在颠覆珠宝圈的定价逻辑。

  谈及水晶爆火的原因,在展柜前忙得不亦乐乎的东海水晶文化艺术馆负责人周海燕和记者说,其实从1月份开始,水晶饰品已经在市场上悄然升温。水晶颜值高、色彩丰富、质地透明,符合年轻人追求个性美的需求。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根据颜色不同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对应,按照古籍《奇门遁甲》的理论,水晶被赋予各种寓意,这恰好满足了年轻人对情绪价值的追求。对很多痴迷水晶的年轻人来说,水晶是压力和情绪释放的窗口,也是追求精神寄托的方式之一。AI技术也为水晶消费增添了新活力,年轻人能够最终靠DeepSeek等工具进行个性化搜索,精准匹配“专属水晶”。他们选取珠子制作饰品,不仅可日常佩戴,还可用于经营。

  但热中也有冷思考,对于水晶有没有所谓的“能量”,业内专家觉得,目前还没有可靠的科学实验或医学研究能证明水晶对人体健康、情绪或能量场有直接作用。水晶确实存在一些物理特性,比如压电效应、热电效应,但这些效应需在机械压力、气温变化的特定条件下,才能被观测到,且与人体无关。商家宣传的“能量”更多源于人类文化赋予的象征意义或商业包装,应理性看待。

  如何判断水晶的品质?业内专家一致认为,第一要素是纯净度,质地干净的非常稀少。第二要素是含包裹体的水晶,例如绿幽灵、白兔毛以及碧玺等;第三要素是颜色,颜色越鲜艳漂亮品质越高。水晶矿物馆汇集了大批矿物宝石晶体,直观呈现了珍稀水晶之美。观众不但可以近距离欣赏到雕刻大师的精湛技艺,更能深刻感受到水晶蕴含的神奇力量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产自东海的1900公斤白水晶发球堪称惊艳。大尺寸的水晶本就稀罕,如此大尺寸的白水晶更属寥若晨星,一整块原料从制作到加工打磨就耗费了大约一年时间。红胶花摆件《绿度母像》晶莹剔透、韵味十足。在水晶形成的漫长过程中,会产生自然裂纹,大自然中很多稀有元素、金属元素在此间慢慢沉淀,经过上亿年地壳运动,才能形成很小一块胶花。这款摆件的胶花不仅尺寸较大,晶体也十足通透。端坐其上的绿度母像为其赋予了祝福意蕴,又似在讲述上亿年的沧海桑田。

  “自然之美,让你美的自然。”一看到这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橱窗展牌,记者就被吸引过去,去探究一下此处展出什么珠宝。

  乍看上去,和翡翠饰品并无太大差异,有绿色、白色、冰飘及冰底无色等多种颜色。但据参展商介绍,这些并非翡翠,而是非洲翠(商贸名称),是近年来热度颇高的新兴品种。

  非洲翠(商贸名称)和翡翠有何区别呢?据专业的人介绍,非洲翠产自非洲矿区,它的主要矿物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石英质玉,如果去鉴定,出具证书上就会显示“石英质玉”。“非洲翠”是商家起的艺名也就是商贸名称。其莫氏硬度可达7级,质地坚韧。其外观以冰玻底飘绿花为主要特征,色彩鲜明,纹理灵动。尤为特别的是,其绿色因内含金属元素而透出一抹深邃的蓝色调。翡翠是以硬玉为主的矿物集合体,是一个宝石品种,享有“玉石之皇”称号。硬玉是矿物成分的名称,化学组成则为NaAISi2O6。翡翠因细腻润透的特性,极其符合华人审美观,在进入我国后的300多年间,在珠宝圈有着特殊地位。

  实际上,非洲翠和独龙玉本质上是一类玉石,只是产地不同。最早的独龙玉发现于中国云南的独龙江流域,也因此得名。由于独龙玉产量有限,开采条件困难,货源逐渐稀缺。后来,在非洲南部的巴伯顿·玛空瓦山脉找到了与独龙玉相似的玉石材料,这些新发现的玉石便被称作“非洲翠”或“非洲独龙玉”。

  据参展商介绍,非洲翠之所以受到消费者青睐,得益于价格和颜值均有较好的平衡点,符合当下消费趋势。在视觉上,它有翡翠般晶莹剔透的色泽,观赏价值高,价格却仅为翡翠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至于非洲翠是否值得投资,专家觉得,虽然美丽但仍需谨慎。从当前市场表现看,非洲翠的确具有一定的投资潜力,尤其在翡翠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了一个性能好价格低的替代选择。但能否保持长期热度,还需市场进一步检验。

  购买了两枚非洲翠首饰的王阿姨并不忧虑未来价格是升还是降,她和记者说,给孙女买了绿色带飘花的平安扣,给自己买了带有蓝色调的手镯,其色泽在光影流转间灵动明艳,看到后就立刻心动了,并不在意是不是翡翠,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佩戴在身,都是在和大自然“对话”。

  记者在近几年的珠宝展会走访中发现,像王阿姨一样的珠宝消费者,其心态日趋成熟理性。人们慢慢地认识到,“宝石是大自然赠予人类的礼物。每一颗宝石都是一个生命体,要经历耐心细致的‘对话’,才会被彻底‘唤醒’,成为可穿戴的艺术品。”对于创作者而言,珠宝是文化内涵的表达途径;对于佩戴者而言,珠宝是生活的升华;对于收藏者而言,珠宝是生命的传承。(本文图片 孟黎 摄)